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信息 > 正文

关羽、张飞史料记载的“匮乏”反映出陈寿撰写《三国志》困难

  • admin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4-09-17 04:37:12 {/php}
关羽、张飞史料记载的“匮乏”反映出陈寿撰写《三国志》困难-第1张-游戏信息-龙启网

前言:

此时咱们对“三国志关羽列传测试版”大体比较讲究,我们都想要了解一些“三国志关羽列传测试版”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三国志关羽列传测试版””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之一,自成书以后便受到历代文人的高度赞扬。《三国志》作为中国史学界广泛承认的“良史”, 全书文采斐然,通过曲折描述、春秋笔法的方式记述历史真实事件,隐晦而不失真;对于汉末三国时期庞杂冗量的第一手资料,陈寿亲自取材精审,删订增减, 整合出一本总内容多达三十万余字,却行文简明、惜字如金的汉魏历史画卷。

有正就必有反,《三国志》的缺点十分明显, 既没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收录食货、地理、天文、礼法、蛮夷等杂类的“志”,与前辈《史记》、《汉书》相比显得不那么规范。

除了目录分类上的不正经,《三国志》第一大问题在于记载过于简短,即使南朝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添、丰富了不少史料,但《三国志》部分传主仍旧简短不已。其中影响最大的“受害者”便是蜀汉的风云人物。

关羽和张飞作为刘备麾下武将的地位和重要性无须赘述,按封建王朝的标准,关张二人那是妥妥的开国功臣,即便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作为修史者的职责也会大书特书,详尽记载。

然而我们翻开《三国志》的书页,关羽、张飞两人在赤壁之战前的事迹可谓是相当稀少。《三国志》记载关张二人很早追随刘备起兵,不避艰险,常侍左右,恩若兄弟。但关张两人究竟留了如何“不避艰险”的事迹,与刘备之间的君臣之情又是如何“恩若兄弟”,我们一概不得知,或者只能拿起老罗的《三国演义》再度品尝一番。

有说法认为从刘备起兵到入住徐州前势力式微,关张两人难有发挥的机会;那么在官渡决战前夕,关羽迫于形势在曹操帐下寄人篱下,却迎来人生的第一段高光:斩颜良,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而张飞依旧无声无迹,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十万大军南下荆州,刘备携民渡江逃往江夏,张飞亲自断后在当阳桥上单骑怒喝曹军,我们才第一次在正史中看到三爷勇猛善战的风采。

此时的张飞估计已有四十来岁。

合理吗?如果张飞是属于大器晚成类型的人才,倒也合理。问题是张飞与刘备、关羽征战多年,名声早已在天下诸侯间传闻。

早在刘备被吕布被刺投奔许都,曹操召集谋臣商议,力劝曹操接纳刘备的郭嘉便评价“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曹操南征荆州,心腹谋臣程昱也认为“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纵观《三国志》全书,“万人敌”可以称得上形容武将的最高称呼,比起魏吴其余武将的“骁果”、“勇悍”、“壮猛”等评价都高出不少。郭嘉、程昱作为曹操麾下知名谋士,见多识广,均认为关张乃万人敌,在赤壁之战前便是如此认可。

然而陈寿所著关羽张飞列传,两名虎将在赤壁前只是各有一个亮点:斩颜良与当阳怒喝。这样的战功与“万人敌”的称呼明显不相符合。而如果对比同时期曹操帐下的“五子良将”,破敌、斩将、夺城的事迹在陈寿笔下的字数远比关张要多。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合力围攻江陵城。此次江陵战役,陈寿的《三国志》主要记载曹、孙两方人马的精彩较量,曹仁“真乃天人也”的一骑讨、周瑜中箭不下火线、吕蒙献计出奇兵占据夷陵......刘备军似乎又打一回酱油,除了派遣关羽绝北道,刘备还特意把张飞借给了周瑜使用。

《三国志》没有记载关羽绝北道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但是从曹魏其他武将传记上看,徐晃、乐进、文聘、满宠、李通五将均与绝北道的关羽交锋。 单看徐乐文李四人的传记,关羽前来绝北道似乎是被他们给击退了(文聘还为此封侯),但是结合史书其他内容,周瑜以偏师围困江陵城一载,兵力较少却达到了“江陵之守,物尽谷殚”的效果,假如徐晃等人确实击溃了关羽,实现北道畅通,江陵为何还会“物尽谷殚”?显然关羽绝北道的行动是相当有效果。

张飞借给周瑜后的事迹和作为同样史无记载,不过从周瑜的评价来看,“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并且认为只要能挟持刘备在江东做人质,把关张二人派到我周瑜手下指挥,天下唾手可得。可见周瑜对关张二人“万人敌”的称号和能力是相当信服的,而能让心高气傲的周郎承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曹操在周瑜口中直接成了国贼,刘备第一次见周瑜碰了一鼻子灰),可以合理推断关羽、张飞二人在南郡战役有着相当不错的发挥。

可不管怎样推断,我们都无法在正史中看到关张二人更多的表现。

其实不单是关羽张飞,蜀汉其他人物的记载也是少得可怜;赵云如果不是有《云别传》的材料补充,区区四百字的传记,罗贯中也无法描述一个几乎完美的白马银枪将军;黄忠在《三国志》中的篇幅连小学生周记的字数都赶不上; 甚至像句扶、陈到、吴懿、吴班在蜀汉位居高位的将领直接连传记都没有,我们只能从蜀汉其他人的传记中找到他们偶尔闪亮的表现......

关于《三国志·蜀志》史料缺乏、人物叙述短暂的现象,作者陈寿早有预料,一句“国不置史,注记无官 ”,成为了蜀汉史料匮乏的一个极好的理由。

然而仔细深究的话,陈寿自己曾担任“东观秘书郎”职位。东观,乃真记注之职,负责掌书和著述,说明蜀汉是有设立注记的官职。更不用说除他之外,蜀汉尚有郤正等人曾历任此职,且颇有著述。

陈寿一边说蜀汉没有史官,但是在《后主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年份发生的天象异变,而记载天文事件偏偏又是史官的职责之一......

最后,陈寿自己说蜀汉史料大多遗失,当晋武帝司马炎想要看诸葛亮的文书时,陈寿立马就整出一部十万字以上的《诸葛亮集》.........

所以《蜀志》真的是因为蜀汉史料缺失、蜀国不置史官而导致的记载稀少吗?陈寿作为一名公认的优秀史官,其修史人的品德值得信赖。更多的因素,是要往政治方面考量。

司马家从曹魏手中禅让天下,就把曹魏当作自己继承的正统,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长期与曹魏敌对,“尊曹贬刘”是晋朝初立时的政治正确。司马家族也是通过与蜀汉政权的战争逐步掌控曹魏军政大权,可以预见蜀汉的部分历史记录均与司马家族关系密切;263年司马昭派遣大军灭亡蜀汉后,又爆发了蜀国降将姜维谋划的钟会、邓艾之乱,叛乱平定后司马家族对蜀人的猜忌颇深;这让陈寿修三国史时只能如履薄冰,小心谨慎。

试想一下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中大肆吹嘘以关羽、张飞为首的蜀汉武人是如何以弱敌强、对抗曹魏和司马家族??

政治正确不仅是在现代社会、国际环境中流行,它自古就一直存在,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只可惜关羽、张飞两位被中国广大老百姓熟知的门神、武将,在历史长河中仍有我们未曾知晓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