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娃娃家”区,一个男孩(扮演爸爸)独自在“家”用橡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4-11-14 23:59:02
幼儿园大班“娃娃家”区,一个男孩(扮演爸爸)独自在“家”用橡皮泥搓长条条,娃娃放在一边的小床上,门关着。
假设教师A 和教师B 观察到这个男孩的游戏情况以后,分别作出了如下指导:
教师A 指导言行:
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
爸爸:什么人?(并未放下手中橡皮泥)
教师:我是你家隔壁邻居,兰兰妈妈。
爸爸: 哦,你有什么事?我正忙呢。
教师:我想向你家借个水桶,你忙什么呢?
爸爸: 马上有人要来装有线电视,我要赶快把电视修好接上。
教师:哦,那不着急,我下午再来借,打扰了。
(未进娃娃家门,转身走开。稍后,见爸爸已将电线装好,再前去借水桶,并欣赏电视。)
教师:有线电视的节目真多,比原来更好看啦!
爸爸:你们家也去装一个吧!要我帮你们接电线吗?
教师B指导言行:
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
爸爸: 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
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
爸爸: 我很忙,你等会儿再来。
教师:你这个爸爸怎么没礼貌,客人来了不招待吗?
爸爸:(无奈,放下手中橡皮泥,过来开门)
请进,你自己喝茶。
教师:主人要给客人倒茶呀!
爸爸:(想去搓橡皮泥,又不得已来倒茶,刚想过去)
教师:妈妈不在家,娃娃也没人管。
爸爸: 我不想抱娃娃,我忙呢!
教师:你一点也不像一个好爸爸。
请比较上述案例中教师A与教师B在游戏中不同的指导方式及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在对游戏进行现场指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上述两种情况是细致观察和没细致观察两种情况下的指导言行对比,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他们都是以游戏者身份介入游戏中,但A教师在指导中能尊重儿童游戏的意愿,鼓励了儿童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促使了游戏内容的进一步丰富,而B老师就没有了解男孩真实游戏的意义,以主观猜测去判断儿童的行为,在指导中压制了儿童游戏的积极性,成为一种不恰当的干扰。观察是游戏指导的前提和依据,游戏也是了解儿童的窗口。教师对儿童游戏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当前游戏的现场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的确定。教师通过观察在游戏中自由发现的儿童,了解其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有助于以后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以及其他方面教育活动的开展。
【答案解析】
本题知识点: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