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关键词——解构(Deconstruction)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4-11-15 12:30:41
解构,由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创制,是对结构主义的反转与批判。它旨在质疑和颠覆西方形而上学及其文化传统,通过反思与批判以解除结构主义的影响。直接渊源是海德格尔的哲学战略,海德格尔提出“消解”概念,将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概念提交给“存在论”的法庭审判。
德里达借用了海德格尔的消解战略,将其转化为解构的思想,目标指向形而上学传统中的“绝对”。他在解构中,更加具体地关注隐含在经典文本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同样支持把“存在”混同于“存在者”,这同样支持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因此,德里达的使命是开始拆毁所有源于“逻各斯”的“意义的意义”。
解构的目标是质疑和颠覆西方哲学文化中的观念与方法。它既是理论,也是实践,旨在给已成定论和既成定势的观念与方法布施解毒药,激发对人类交流模式的怀疑。德里达将“解构”定义为“一种语言以上”,意味着在唯一的语言之下,多样的语言和异质性遭到吞噬、灭杀和贫困化。
与“唯一的词语”抗争,意味着质疑“逻各斯中心主义”,通过书写,即“延异”和“散播”,同所有封闭的体系决裂。德里达认为,西方几千年的努力在于寻找“唯一的语言”,构建“通天塔”,用“在场”、“逻各斯”、“本质”等概念照亮思想世界。解构则希望远离真理与源头,以游戏的方式超越人、人文主义、历史,使世界向差异、向他者敞开。
解构是一种思考哲学概念结构与谱系的方式,倾听和回应“他者”,接纳和领悟“启示”。同时,解构意味着说多种语言,写作多个文本,运用游而戏之的方式,逃避“唯一语言”的暴力。最后,解构彻底避免以言行事,体现在“无始无终”的书写中,解放被言语压制的文字生命力,任其超越文体、规范而自我散播。
德里达晚年深化解构意识,对暴力现象进行反省,将当今世界秩序追溯至三大唯一神信仰的根源——亚伯拉罕精神。他认为,“解构”意味着对未来的民主、无宗教的宗教以及无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在后现代地平线内,法国哲学家南希和马利昂的哲学动向,显示了解构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