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信息 > 正文

二战时期德军的闪电战术有多难对付呢?,闪电战1德军战役攻略

  • admin
  • 游戏信息
  • 发布时间:2024-09-19 09:57:18 {/php}

本文目录一览

说明闪击战

  闪击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别的不多说,按历史书的说法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奇袭、集中、速度。用坦克压过敌方边境防御工事,以飞机对敌方主要的设施(如:飞机场、雷达站等等)给以毁灭性打击,一鼓作气令对方丧失战斗力。个人认为这种作战方针仅仅适用于针对小国或战力不强的国家,对领土广袤和军事实力超过自己的敌方可能不适用,而且发动奇袭也有可能令自己大部分军力陷入敌方而被牵制,无法撤出。

  战例:最初用于波兰。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0月 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 3万余人。
  二战初期,A.希特勒基于上述理论,主张先发制人,集中陆军和空军,象漆黑的夜里突然闪电一样地打击敌人,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闪击战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兰西等国。具体是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1941年他再次用闪击战进攻苏联,但在苏联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最终遭到了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随着导弹核武器的发展,闪击战仍被超级大国视为一种有效的战争样式。

  话说闪击战已经成为战争史上十分著名的战法了,建议最好查查有关书籍(如:《闪击战》、《战争论》等的书籍较好)。三言两语不好讲清楚。

二战时期德军的闪电战术有多难对付呢?

二战时期德军的闪电战术有多难对付呢?,闪电战1德军战役攻略-第1张-游戏信息-龙启网

闪电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有名。可以说,纳粹德国凭借闪电战的战术,在二战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在研究壕沟战的战术。比如法国仍然加强马其诺防线。但法国没想到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了闪电战战术,绕道比利时边境取得了突破,德国将马其诺防线视若无物。闪电战术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但真正将闪电战推向极致的是纳粹德国。

在闪电战中,德国为了迅速打败对手,大规模使用工业化生产的飞机、坦克、摩托车和卡车。在德国闪电战中,最常用的攻击逻辑是先让战斗机利用先手优势干掉当地机场,然后掌握制空权,再利用这种制空权,攻击对手的指挥结构,从而将对手的指挥系统打到瘫痪。同时,地面上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队会迅速发起攻击,在指挥系统混乱的情况下,敌人会被分割和包围,战场上的士兵会陷入被敌人困住的恐惧之中,失去战斗能力。最后步兵上前一个一个收尾,士气高涨的士兵打丧失斗志的士兵,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德国用这种方式,打败了波兰、法国。

但闪电战也有其致命的弱点。控制和补给是闪电战最大的弱点。如果占领区得不到有效控制,只要敌军没有完全消灭,就很容易被敌人从后方反击或切断补给线。由于闪电战的快速推进,补给线一夜之间迅速拉长。一旦补给跟不上,前方部队很容易成为强弩之末,攻势停滞并可能受到敌人的反攻。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时,苏联的纵深、恶劣路况和恶劣天气使德军的进攻多次成为强弩之末,此外德军的·后勤物资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恰恰忽略了闪电战的致命弱点。这导致了德国战役的失败。

英雄连OL德军闪电战的技巧和战术

主要是看地图,一般打法是先抢油点。
开局,第一个工兵造兵营,HQ造工兵,然后2工兵一起修兵营,兵营完成,2工兵奔油点,兵营造机枪。
然后就开始抢点打仗什么什么的,等油料有35了升第一级,然后出一个装甲运兵车,1队迫击炮或者1队掷弹兵(升级火箭筒)。装甲车攻击一般,但是防比较高,用来对付盟军的吉普流。
接下来,如果油够,就走装甲路线,闪电可以出虎式,(有一次4V3,盟军4,德军3,打到最后我们这边用2个虎式把战局扭转了,直到胜利。)
如果弹药多,就出风暴突击兵,升级火箭筒,用隐形技能,非常变态,但我个人不喜欢。
闪电战基本就这样吧。战术千变万化,不对的地图,不同的敌人,不同的对手,等等都是影响因素,我简单说个开局路线,你多玩玩,找找感觉吧。

注意点:
火箭弹幕一共3波,如果你的目标是士兵或者坦克,第一波如果没有将他摧毁,后2波弹幕还会炸它,尽管你看不到他。
(举例:将一个坦克炸伤,他慢慢悠悠的回到家里,一群工兵急忙抢修它,这时突然第2波火箭弹降下,工兵,坦克,建筑物陷入一篇火海!~)
如果你的目标是地面,那就要小心60秒和120秒后的第2波、第3波攻击。别伤着自己人。这样的情况战场上太常见了。

虎式是猛,但它不是神,绝对不要单独用它。
出虎式技能到最后会出3辆装甲,一辆虎式、一辆4号榴弹炮、一辆4号突击炮、一辆东风,除了虎式不变,其他随机。
这些事不够了,最好再配上一个迫击炮,1-2个豹子,2-3个工兵。工兵一定要跟上。
同时千万小心敌人的炮火和空隙技能,老虎速度慢,提早防范。

抢点先抢房子,谁拿到房子,谁就基本控制了这个点。

抢点碰到敌人,先打敌人,如果没有房子。

基本这么多吧,还有很多自己感受才有意思~

二战中的闪电战

正如其名“闪电”,闪电战应该是集中能够获得的最强的兵力,以最出其不意的方式对敌方实施快速打击。
入侵波兰和苏联,我认为德军仅仅是诠释了闪电战一部分的内容:集中兵力和快速打击,这两场战役所体现出的出其不意仅仅是由于不宣而战和波兰,苏联准备不足。
而入侵法国的“黄色行动”,我认为则是一次对于闪电战的完美诠释。我特别要说的就是和入侵波兰苏联不一样的出其不意。对于德军的攻击,盟军并非毫无准备,而是将主力部署在马其诺防线,准备与德军展开一场一战堑壕战模式的战斗。德军却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了盟军认为德军最不可能进攻的地点:阿登山区。因为阿登山区地势起伏,树木密集,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很难穿越。而德军却将几乎所有的装甲部队部署于阿登山区,依靠工兵的开路,出其不意的穿越阿登山区,导致盟军溃退(不然会被德军合围),胜利的天平向德军急剧倾斜。
德国北非军团在北非充分利用沙漠地性,充分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经常出其不意的依靠劣势的兵力打击英军的侧翼和后方,重创英军,这也是非常典型的闪电战模式
闪电战通常意义上是指的德军的行动,其实我想只要符合闪电战的几个要素的都可以算是。

希特勒发动闪电战

闪电战是不可能消灭所有国家的。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的话,将可能逐渐由弱变强。闪击战尽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但毕竟这个冲击力有个极限,终究有个顶点。战争的最终胜负并不是单单取决于冲击力,还包括许多其它方面的要素。当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兵临斯大林格勒时,由于战争的非正义性、自然条件的恶劣、后勤补给线的困难,特别是苏联军民高涨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国力、正确的战略指挥、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现代化军队,以及美、英的支持等,使得闪击苏联的侵略战争在斯大林格勒到达了“顶点”,从而开始走向失败。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闪电战的两大缺陷:第一,随着装甲机械化兵团的快速突击和推进,完成主要的穿插合围歼灭敌人的任务。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自己的补给线过长和兵力的分散。如果在形成合围之时,包围圈内有一支同样强大的装甲机械化兵团对你进行反突击作战,就会不可避免的突破其包围圈。在进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后期,英法联军曾经根据法国新任西线盟军总司令马克西姆·魏刚的指挥下发动的一次反突击作战,虽然结果是失败的,但是魏刚恰恰抓住了闪电战的一大缺陷。第二,就是如果对方拥有大的战略纵深,有足够的能力来吸收和消化闪电战发动者的进攻动能,根据《战争论》的顶点理论,后者的顶点会提前到达。这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的中后期,苏联的广袤领土对德国的闪电战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吸收、消化的效果。